第3章智慧养老: 顶层设计与实施模式本章首先介绍智慧养老的顶层设计,给出智慧养老的总体框架,包括线上数据驱动和线下人际驱动两部分。线上数据驱动部分,对其中的养老服务智能代理和需求匹配模型做了简要探讨。然后,我们对城市级智慧养老平台设计了一个分层架构,包括建设一个城市级别的养老大数据中心、建设Q个城区养老服务监管平台、建设J个街道养老服务监管系统,以及建设Y个运营商智慧养老系统。在此基础上,对智慧养老模式进行价值链分析与机制设计。
有了顶层设计,接下来实施就很重要,我们探讨了智慧养老平台的实施模式,包括智慧养老平台的接入模式和智慧养老平台的建设模式两部分。智慧养老平台的接入模式包括线下实体站点模式、电话模式、电视云模式、PC网页模式、微信模式、手机App模式、无介入传感器模式、智能可穿戴设备模式等多种,总体上朝着移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智慧养老平台的建设模式则是按照独立式、并列式、关联式、统一式和自选式的大方向迈进。
智 慧 养 老
内涵与模式
第3章
智慧养老: 顶层设计与实施模式3.1顶层设计与智慧养老的总体框架〖*4/5〗3.1.1顶层设计的含义顶层设计(Topdown Design)的概念源于系统工程,其主要思想内涵是利用系统的观点,建立系统设计对象的总体架构,让对象内部的各子对象有着统一标准和架构参照,实现规划与实施一致、结构功能协调、标准规范统一、资源充分共享。
顶层设计最初主要运用在自然科学和大型工程技术工程领域,在不同的领域也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就信息化领域而言,顶层设计可以理解为自上而下的总体规划,是一项工程“整体理念”的具体化。
城市是在地理上有界的相对独立的中观层次上的社会组织形式。具体到智慧养老来说,城市也是兼具战略性和操作性的组织单元。因此,我们本章的顶层设计就是定位在城市的层次上,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首先给出城市智慧养老的总体框架,然后描述从市政府、区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的层次在有些市中还包含“县”,即区县层次;“街道”的层次在有些市表现为“乡镇”,即街乡镇层次,为了阐述的流畅性,我们以“区”代表区县,“街道”代表街乡镇。、社区以及运营商在智慧养老系统中应该实现的功能,以及各个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 这部分内容曾经是北京老龄居养老促进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智慧养老所共同承担的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委托课题《“互联网+养老”北京模式》的结题报告的一部分,我是课题负责人和该报告的主笔,收录本书时再次进行了删改和完善。,在此基础上,进行智慧养老的价值链分析与机制设计。
3.1.2智慧养老模式的总体框架
目前的智慧养老主要表现为互联网环境下的养老实践。基于对智慧养老发展现状的把握,我们提出如图3.1所示的智慧养老模式的总体框架。图中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分线上和线下两个部分,分别从边界跨越载体、边界跨越方式和边界跨越者三方面进行建构。养老服务商要想实现规模经济和集群效益,就需要跨越不同类型养老服务商的边界,这里的边界包括地理边界、组织边界和职能边界(如理发、送餐、助医等不同职能)。
图3.1智慧养老模式的总体框架
边界跨越理论认为在实施边界跨越的过程中,需要边界跨越媒介,它分为边界跨越者和边界跨越载体。边界跨越者(Boundary Spanner)是推动边界跨越的主体,承担这一角色的是指定或者非指定的个人或组织(Levina&Vaast,2005),在图3.1中,主要指的是线下的养老管家(Care Manager)和线上的智能代理(Intelligent Agent)。边界跨越载体(Boundary Object)是可以被用来推动跨越的客体,如报表、设计图纸、公司邮件系统等常见的实物或信息系统,在图3.1中,主要指的是线下的养老驿站和线上的养老服务平台。边界跨越除了需要边界跨越者和边界跨越载体外,还需要边界跨越方式,在图3.1中,主要指的是线下的人际驱动方式和线上的数据驱动方式。
图3.1下部的线下部分我们用红色表示(注: 由于本书是黑白印刷,此处特别说明上下的颜色区别),代表用热情和温暖服务老人,线下的边界跨越方式主要是人际驱动,整合各类养老服务商的边界跨越者是养老管家。养老管家是国外普遍存在的一种养老模式(如美国波士顿地区Ankota公司提供的分级分类差异化服务模式,以及加拿大的老年人综合护理SIPA项目),该模式基于以人为本、人人交互的思想,能够个性化、专业化、有交互地为老人提供养老服务。养老管家作为连接老人和各类服务提供商的中介,是整个模式运营的核心,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职业技能。
养老管家是养老服务的集成者,他(她)在收到老人需求后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掌握的信息完成将具体业务(如助洁、助餐、助医等)对专业的养老服务商的派单工作(Egan, 等,2009)。养老驿站则是线下的边界跨越载体,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总服务台,目的是整合分散的养老服务商。
图3.1上部的线上部分用蓝色表示,代表用冷静和IT服务老人,线上的边界跨越方式主要是数据驱动,整合各类养老服务商的边界跨越者是智能代理。养老智能代理是养老服务平台内嵌的智能机器人,它在收到老人需求后根据设定的规则和算法完成将具体业务对专业的养老服务商的派单工作。养老平台则是线上的边界跨越载体,把各类养老服务商整合到养老服务平台上。
在互联网环境下,线下人际驱动的养老服务和线上数据驱动的养老服务应该集成在一起,站在老人前面的是养老驿站的养老管家,养老管家依靠的是背后的养老平台的智能代理。其中的人际驱动方式是指老人通过与养老驿站的养老管家进行人际互动,实现自己的养老服务需求。由于当前的老人计算机和互联网操作能力总体偏低,加上老年人总体上感到寂寞孤单,所以面对面的人际互动非常重要。然而,养老管家如果想高效地服务更多的老人,就必须依靠养老服务平台中的智能代理进行资源匹配。这时,数据驱动就成为养老服务商之间边界跨越的主要方式,数据共享则是数据驱动的前提。
3.1.3养老服务智能代理和需求匹配模型〖*2〗1. 养老服务智能代理图3.1所示的智慧养老模式的总体框架中,线上数据驱动的核心是养老服务智能代理我的合作者王涛博士后、博士生马丹等同学参与了这部分内容的讨论和初稿的写作,收录本书时我再次进行了删改和完善。。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我们把养老服务智能代理分为三类: 服务支持代理、服务资源代理和服务匹配代理。其中,服务支持代理包括GPS位置代理、用户历史记录代理和个人偏好代理等辅助性智能代理;服务资源代理是养老服务商在平台上拥有的定制化服务代理,可以根据需求在养老服务商内部进一步匹配或分派相应的人员为老人服务。服务匹配代理是智能代理体系架构的核心,它将调用服务支持代理中的GPS位置代理对老人进行定位,调用用户历史记录代理和个人偏好代理来获取老人针对当前服务需求的历史服务信息和个人偏好信息,在此基础上,调用服务资源代理协助服务匹配代理进行具体服务资源与需求的匹配,如图3.2所示。
图3.2养老服务智能代理体系架构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