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游戏设计梦工厂(第4版) 》[96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游戏设计梦工厂(第4版)

  •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 作者:陈潮 著
  • 出版时间:2022-07-01
  • 热度:5008
  • 上架时间:2025-01-04 08:18:29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创造你爱玩的电子游戏。”


阅读《游戏设计梦工厂》这本书,不需要任何编程和美术技能,你也可以探索一条由练习驱动的、和技术无关的游戏设计学习路径。


Tracy Fullerton通过对游戏设计的形式系统和戏剧系统进行清晰易懂的分析,阐明了游戏的创作过程。使用流行游戏作为案例,通过对设计技巧的描述和精选的练习,强化你对游戏系统运作的理解,为你创造一个有吸引力的、让人投入的游戏提供必要的技能和工具。


《游戏设计梦工厂》让你去制作原型、进行测试,并且利用久经考验的方法和工具来重新评价你自己的游戏。无论你的发展方向是设计、项目管理、编程还是视觉设计,这些技能都会为你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内容简介

《游戏设计梦工厂》是南加州大学电影艺术学院互动媒体与游戏专业的系主任特雷西·弗雷顿教授的经典著作。通过这本将现代游戏工业与先进教学体系完美融合的图书,你将学会“以游玩体验为核心”的设计哲学和围绕这一核心的一系列设计方法及工具。跟随书中精心设计的练习,有毅力的游戏设计师不需要编程或艺术专业知识就可以按部就班地完成真实游戏的设计。本书内容全面,细致且系统地讲解了游戏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从了解游戏设计师的角色及游戏的结构开始,到游戏的形式、戏剧和动态元素,再到游戏的原型制作和游戏测试,直到游戏的打磨、发行和游戏制作,本书覆盖游戏设计的方方面面,适合不同阶段的游戏设计师阅读。


作者简介

Tracy Fullerton是一位备受尊崇的游戏设计师和教育家,有着超过二十年的职业经验。最近,她凭借自己的独立游戏《瓦尔登湖》赢得了Games for Change的年度游戏大奖。她还赢得了2016年游戏开发者大会的Ambassador Award和2015年Games for Change的Game Changer Award,以及为了表彰她在独立游戏社群中的开创性工作而授予她了lndieCade 2013 Trailblazer Award。Tracy是南加州大学电影艺术学院互动媒体及游戏专业的一名教授,也是USC Games Program的负责人,这个项目是普林斯顿排行榜中北美排名第一的游戏设计项目。

译者简介

陈潮,资深游戏设计师。现居成都,曾在南加州大学(USC)攻读互动媒体及游戏专业,拜在本书作者Tracy Fullerton门下。出国前和归国后先后在完美世界和腾讯游戏和担任游戏设计师。《游戏设计梦工厂》(第三版)译者之一。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这本游戏设计领域的名著,透露了很多不为人知的行业秘密,无论是业内人士还是普通玩家,看后都会大呼过瘾。甚至有人戏言,读了《游戏设计梦工厂》,可以直接上岗,不用再攻读相关专业。这块入行“敲门砖”,你值得拥有!

——王世颖,资深游戏设计师

国内一直非常需要一本通俗易懂的适合游戏设计师的教学式图书,《游戏设计梦工厂》填补了这一空缺,让所有游戏爱好者都能有机会进入游戏行业,制作自己梦想中的游戏。

——王佳伦,游戏茶馆CEO

游戏设计是艺术和工程的完美组合,这个工作简直是太梦幻了。在艺术和灵感、创意开发和游戏逻辑设计以及视觉表现手法等方面,这本书给我带来很多系统化的思考。我们都不是学院派出来的游戏人,我带团队成立游戏工作室的时候,靠的是苦苦摸索和本能的自我感觉。所以2012年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就觉得相见恨晚。但我曾经创办网络游戏公司,和一群制作人和设计师共同经历的十年探索之旅,令我一生无悔。

——王峰,蓝港互动创始人

游戏设计不仅是灵感和创意的表达,更是一套由成熟理论支撑起来的艺术科学。本书一直是我职业发展道路上最重要的导师,她用清晰易懂的语言,告诉我如何将一个创意用系统化的方法构建起来,并最终成为一部完整的作品。书中包含许多生动有趣的案例和开发者的感悟,对任何一个中国游戏开发者来说,她无疑都是一部伟大的游戏设计圣经。

——王海银,西山居游戏制作人

这本书带给我一种遗憾:如果早点遇到它,或许我的职业生涯会从游戏媒体转向游戏设计;这本书又带给我一种释然:要想做出自己的游戏,只要开始了,就永远不会晚。

——火狼,资深游戏媒体人

《游戏设计梦工厂》的好,不仅是可以让读者看到“以游玩体验为核心”的设计流程是什么样的,或是系统化地认识游戏设计的思路,而且自写完第1版的15年后,Tracy Fullerton教授仍然在对书中的内容进行升级。z新的这一版在保持了“以游玩体验为核心”的设计指导的基础之上,又加入了很多新技术和众多著名游戏设计师对游戏设计的观点。我相信这对于正在发生巨变的国内游戏行业来说,拥有更贴近时代背景的参考价值。

——邓梁,游戏葡萄主编

中国游戏产业的经济效益与产业规模已经不容小觑,但游戏的社会地位,以及社会对游戏的认识,却并未因此而得到相应的提升。部分原因是我们缺乏对游戏素养的培养,也缺乏成体系的游戏设计的专业教育,更没有建立起“游戏是一种有专业生产链条的创意工业“的看法。《游戏设计梦工厂》这一新版本的出版,恰逢其时。这本书在海外是游戏设计的经典著作,是为游戏设计师专门准备的教材,从篇章结构、内容编排到行业中著名设计师视角的大量访谈,都既展现了游戏的专业性,又为游戏行业的生力军提供了一份恰当的入门指南。这本书在编排结构上,从认识游戏的基础工具出发,到设计游戏,再到行业指南,可以说既参考了海外游戏研究对游戏本体的充分研究,也展现出了对行业的理解与把握,是一本融合了理论与实践,方便、可靠、对新手友善的参考书,我愿将它倾力推荐给所有想要了解游戏设计的人。

——刘梦霏博士,游戏学者、“游戏的人”档案馆馆长

本书作为游戏设计专业的经典教材,开宗明义地讲述了在世界范围内成功案例最多、也最受高制作质量和高设计质量的厂商推崇的设计流程。随着读者阅读并跟随思考题进行练习,会依次了解游戏元素、其中令游戏机制有趣的形式元素、令游戏充满游玩乐趣的戏剧元素,以及这些元素如何组合成系统。可以说,只要理解了本书前5章的内容并加以实践,读者和读者的游戏就已经能在市场上占得先机了。因此,本书适合新近进入游戏开发行业,或是已在行业内探索一段时间的从业者阅读。读者可以通过阅读本书明确知道,在游戏行业数十年积累下来的经验中,哪些是与直觉不同,却是能令游戏设计与开发事半功倍的“正确的事”。

——刘嘉俊,资深游戏策划、《游戏设计艺术》译者

游戏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但大多数人对于游戏设计师的认识依然模糊。有人无法区分游戏设计师和编程人员,有玩家觉得设计师一定和玩家是对立的,甚至有人好奇设计师是否一定要是硬核玩家。本书全面介绍了游戏设计师需要考虑的一般问题和流程,而且着重探讨了设计师角色与玩家的关系。在技术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硬件机能大幅扩展的今天,本书更侧重于回到游戏的娱乐本质。游戏设计师的角色应该定位为“玩家的拥护者”和“更好的玩家”,帮助玩家实现更好的游戏体验。在游戏设计师的日常迭代优化流程中,虽然在体验环节中,设计者和玩家的界限是模糊的,但是前者更加侧重体验中对游戏逻辑及背后机制架构的敏感察觉,而不是限于具体操作。书中采用理论与实际设计师和具体游戏案例相结合的方式,阐释成功的游戏设计师如何实现多元化的玩家需求,对于未来渴望进入该行业发展或对游戏行业好奇心旺盛的玩家来说是不错的入门类书籍。

——疯癫的A兵者

Tracy Fullerton是一位在游戏领域有着极高赞誉的设计师和教育者,因为工作的缘故,十多年前我便与Tracy相识。在2019年,腾讯游戏学堂和清华大学共同成立了“互动媒体设计与技术”硕士专业,Tracy和南加州大学电影艺术学院互动媒体与游戏系教授们的加入,帮助我们一起打造了国际化的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Tracy在游戏设计上深厚的积淀,在《游戏设计梦工厂》这本书中有着充分的体现,读者可以从中学习到系统的设计方法、使用工具的技能,还有Tracy和诸多优秀游戏制作者的思想理念。游戏行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创意产业,尽管不断有新技术、新平台涌现,但玩法的创新与突破一直是行业发展的动力之一。正因为如此,书中所传授的游戏设计知识显得历久弥新,而新版内容的补充相信会为读者带来更多关于当下的启发。

——夏琳,腾讯游戏副总裁、腾讯游戏学堂院长

很多喜欢游戏的人都想自己制作游戏,现今,国内游戏行业的发展让更多人可以选择将开发游戏作为自己的职业,这时候最需要的就是一些专业的指引。《游戏设计梦工厂》是一本让想自己制作游戏的初学者学习如何设计游戏的图书,它循序渐进地带领读者全面了解和构建游戏设计的理论基础,并使读者快速获得进入游戏行业所需的知识。

在这本书中,作者并不是将游戏开发的内容一股脑儿地灌输给读者,而是通过对游戏开发各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引导读者思考、研究案例,进而通过练习让读者拥有自己的答案,这一点尤为难能可贵。作者对早期的游戏原型设计、迭代和测试的反复强调值得国内游戏开发者重视,书中还有很多优秀开发者的访谈,涵盖了不同类型的开发者对自己的游戏的思考,颇值得一读。

——楚云帆,游研社创始人

《游戏设计梦工厂》是一本真正伟大的图书,我认为它已经成为初级和中级游戏设计师的标准教材。z新的这一版对任何类型的游戏设计师都很有启发、很有价值。

——Richard Lemarchand,南加州大学电影艺术学院互动媒体及游戏专业副教授

这是出版新版本的极jia时机。新版本中新增了非常重要的案例,同时这本书还保持了一贯的伟大之处:一套由游玩体验驱动的游戏设计学习方法。

——Colleen Macklin,帕森斯设计学校副教授

Tracy Fullerton的《游戏设计梦工厂》覆盖了一个游戏设计师或想成为游戏设计师的人需要知道的方方面面。她谈到了游戏理论、概念设计、原型、测试和调试,同时还引入了许多关于成为职业游戏设计师的意义以及如何开展这份工作的讨论。当我开始思考自己在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教授的游戏设计课程的时候,我知道这本书是我必须要使用的。

——Warren Spector,OtherSide Entertainment工作室总监


目录

第1篇 游戏设计基础

第1章 游戏设计师的角色

当玩家的拥护者

热情和技能

以游玩体验为核心的设计流程

为革新而设计

总结

补充阅读

尾注


第2章 游戏的结构

《钓鱼》和《雷神之锤》

让玩家投入

本部分总结

定义游戏

超越定义

总结

补充阅读

尾注


第3章 形式元素的运用

玩家

目标

规则

冲突

边界

结果

总结

补充阅读

尾注


第4章 戏剧元素的运用

挑战

故事设定

戏剧的弧

总结

补充阅读

尾注


第5章 运用系统动态

游戏作为一个系统

系统动态

与系统进行互动

调整游戏系统

总结

补充阅读

尾注



第2篇 设计一款游戏

第6章 概念构想

灵感来自何处

头脑风暴

其他方法

修改和优化

把创意转化成游戏

特性故事板

结论

总结

补充阅读

尾注


第7章 原型

制作原型的方法

“灾难性”的原型设计过程与其他故事

使你的实物原型更好

超越实物原型

总结

补充阅读


第8章 软件原型

软件原型的种类

有效的界面设计

总结

补充阅读

尾注


第9章 游戏测试

游戏测试和迭代设计

招募游戏测试者

主持一次游戏测试

游戏矩阵

记笔记

数据收集

游戏测试实践

总结

补充阅读

尾注


第10章 功能性、完备性和平衡性

你要测试的是什么

你的游戏具备功能性吗

你的游戏内部完备(Internally Complete)了吗

你的游戏平衡吗

平衡你的游戏的技巧

总结

补充阅读

尾注


第11章 乐趣和易用性

你的游戏是否乐趣十足

改进玩家的选择

乐趣杀手

超越乐趣

总结

补充阅读

尾注


第3篇 像一名游戏设计师一样工作

第12章 团队结构

团队结构

开发团队

发行商团队

团队档案

一切为设计

总结

补充阅读

尾注


第13章 开发的阶段和方法

定义阶段

敏捷开发

总结

补充阅读


第14章 沟通你的设计

可视化

流程图

表格

概念艺术

游戏描述

设计文档的格式

内容

宏观设计

结论

补充阅读

尾注


第15章 理解新的游戏产业

游戏业的规模

分发平台

游戏玩法的类型

发行商

游戏发行业务

总结

补充阅读

尾注


第16章 如何进入游戏产业

在发行商公司或开发商公司找一份工作

提交你的创意

总结

补充阅读

结语


前言/序言

自15年前我写本书的第1版以来,游戏行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平台、新的市场及新的游戏类型不断涌现。今天,似乎每个人都在玩游戏,到处都有人在玩游戏。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我看到了一件不变的事情,那就是有创造力的游戏设计师需要意识到在这些新平台上游戏发展的潜力。


因此我撰写了本书的升级版,它依然会聚焦于学习“以游玩体验为核心”的游戏设计与迭代流程,但同时会加入一些近期游戏行业发展所带来的新技术和新想法,以及一些新生代游戏设计师的观点,他们身处行业前沿,面临着如今游戏设计行业的挑战和机会,这些设计师包括Jane McGonigal、Ian Dallas、Dan Cook、Robin Hunicke、Randy Smith、Michael John、Elan Lee、Anna Anthropy、Chirstina Norman等。这个版本还包括了一些新的内容,关于组建一支具有包容性的团队,关于在游戏的独立设计与发行方面浮现出的新机会,关于情感驱动的游戏设计,关于移动端游戏和虚拟现实系统,关于艺术游戏和社交游戏,还有关于优化游戏的技术,以及如何利用数据统计指标来获得最佳的游戏体验。


回想起我写本书的第1版时,业内有一个观点,说游戏设计是教授不了的。对于游戏设计的技巧和窍门,你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不用说,我是不同意这个说法的。15年转瞬即逝,这种说法已经不复存在。现在,游戏设计专业,比如我在南加州大学负责的这个,已经被认为是创新思想和创新人才的孵化器。在这样的项目中对学生进行训练,并结合最好的实践练习,他们就能成为能够在多样化的团队中工作、有强大的设计能力,并懂得如何创造有趣的游戏机制的创造型人才。职业技校、美术学院,甚至是在人文、艺术、科学等领域都设立了相关游戏项目。游戏设计无处不在。


不仅每个人都在学习游戏设计,实际上每个人也都在实践游戏设计。如今,学生们会利用《我的世界》(Minecraft)或《模拟城市》(SimCity)等游戏来学习历史知识和培养环境意识。对游戏的热爱让他们学会了诸如系统性思考和程序化行事这样的重要技能。他们给游戏制作MOD,制作、玩、学习之间的界限不再清晰,也不再重要。再过15年,当这些从小在游戏系统中学习和思考的孩子都长大成人时,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到时候他们会想玩什么游戏?他们会通过什么样的系统来更深入地了解世界?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看到这一切了。


在我写本书的前面3个版本的过程中,跟着我学习游戏设计的学生们已经用他们的天赋和愿景彻底地震撼了我。他们已经为游戏行业的美学设立了新的高度,他们深入参与的变革将会定义下一代游戏体验。如今,我所看到的行业中的游戏,尤其是实验游戏和独立游戏,让我坚信游戏在文化上、创意上和商业上的革新才刚刚开始。


我很激动自己能够成为这次游戏变革中的一分子,并将看到本书能够启发许多人去追求创新的游戏设计。我只希望读到这个新版本的学生和设计师可以和过去15年的人们一样,同样具有激情,同样忘我。


游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