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复杂系统管理:基于超网络视角》[45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复杂系统管理:基于超网络视角

  •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 作者:马涛 著
  • 出版时间:2023-06-01
  • 热度:4953
  • 上架时间:2025-01-04 08:18:29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内容简介

近年来,超网络的研究已逐渐成为复杂网络研究的一个热点,是当今的一个挑战性难题,也是引人关注和受到青睐的研究课题,同时也获得了广阔的发展机遇和重大的应用潜力。超网络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基于网络的超网络,多层超网络,即"网络中的网络”;另一种是基于超图的超网络,用超图来定义超网络。本书着重研究的是基于超图的超网络。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基于超图的超网络的基本概念、结构、建模及其应用。全书共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基本理论和方法:绪论、图和复杂网络基础理论、超图和加权超图基础理论、超网络拓扑结构的相关指标等基本理论。第二部分超网络模型构建:社团划分模型、信息传播模型、矩阵制项目小组模型、校企合作申请专利模型、产学研合作申请专利模型、知识共享模型、一类超网络的演化模型。第三部分超网络模型中的节点进入退出机制:复杂网络中的节点进入退出机制、超网络中的节点进入退出机制。第四部分超网络的应用:基于超图的超网络的应用、基于加权超图的超网络的应用,本书对超网络在现实中的应用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是上海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网络、超网络,学术研究集中于复杂性科学,主要利用复杂网络、超网络对产业发展、产学研合作、产业技术创新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学术论文发表在《运筹与管理》、《系统工程》、《Chinese Journal of Physica》等刊物上。发表的科研和教研论文包括有《马涛,索琪.基于超图的超网络研究综述[J].运筹与管理,2021,30(2):232-239.》等。

目录

目录
第1篇 超网络的基础理论
第1章 绪论 2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2
1.1.1 研究背景 2
1.1.2 研究意义 4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5
1.2.1 超图理论 5
1.2.2 超图的应用 6
1.2.3 基于超图的超网络的理论研究 6
1.2.4 基于超图的超网络的应用研究 7
1.3 本书内容与章节安排 10
1.3.1 本书内容 10
1.3.2 章节安排 11
第2章 图和复杂网络的基础理论 13
2.1 图的基础理论 13
2.2 复杂网络的基础理论 14
2.3 随机过程 15
2.3.1 随机变量的含义 15
2.3.2 随机过程的含义 16
2.3.3 马尔可夫链 16
2.3.4 泊松过程 17
2.4 本章小结 17
第3章 超图和加权超图的基础理论 18
3.1 超图的基础理论 18
3.1.1 超图的提出 18
3.1.2 超图的基本概念 18
3.1.3 超图的基本性质 19
3.2 加权超图的基础理论 22
3.2.1 加权超图的提出 22
3.2.2 加权超图的基本概念 22
3.2.3 加权超图的基本性质 23
3.3 本章小结 24

第2篇 超网络结构、模型和节点进入退出机制
第4章 超网络结构 26
4.1 超网络的概念 26
4.1.1 超网络的定义 26
4.1.2 超网络的表示 27
4.2 基于超图的超网络结构描述 28
4.2.1 基于超图的超网络拓扑结构特征 28
4.2.2 基于超图的超网络模型的画法 31
4.2.3 基于超图的超网络节点中心性识别 32
4.2.4 基于超度和集聚系数的节点重要性识别 33
4.2.5 基于超图的超网络社团划分 34
4.2.6 基于超图的超网络和多层超网络的转换及实例 36
4.3 基于加权超图的超网络结构描述 38
4.3.1 衡量指标 38
4.3.2 基于加权超图的超网络结构测度 39
4.4 本章小结 41
第5章 超网络模型构建 42
5.1 复杂网络的基本模型 42
5.1.1 规则网络模型 42
5.1.2 随机网络模型 43
5.1.3 小世界网络模型 43
5.1.4 无标度网络模型 44
5.2 超网络的实际模型 45
5.2.1 社团划分模型 45
5.2.2 信息传播模型 46
5.2.3 矩阵制企业项目小组模型 48
5.2.4 校企合作申请专利模型 49
5.2.5 产学研合作申请专利模型 51
5.2.6 知识共享模型 53
5.3 超网络的演化模型 54
5.3.1 超网络的经典演化模型 55
5.3.2 超网络演化模型的构建 56
5.4 本章小结 61
第6章 超网络模型中的节点进入退出机制 62
6.1 复杂网络中的节点进入退出机制 62
6.1.1 节点具有寿命的企业生产物流系统复杂网络模型 62
6.1.2 M-G-P型复杂网络中有寿命节点的进入退出机制 68
6.2 超网络中的节点进入退出机制 73
6.3 本章小结 75

第3篇 超网络的应用
第7章 基于超图的超网络的应用 77
7.1 基于超图的企业非正式组织社团划分超网络模型研究 77
7.2 企业非正式组织超网络中的信息传播模型研究 82
7.3 基于超图的矩阵制企业项目小组超网络形成机制研究 98
7.4 基于网络视角的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实证研究 104
7.5 本章小结 122
第8章 基于加权超图的超网络的应用 123
8.1 浙江省ICT产业的校企合作申请专利超网络 123
8.2 上海市ICT产业产学研合作申请发明专利超网络 129
8.3 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产学研合作申请发明专利超网络 138
8.4 基于超网络的企业科技创新团队知识共享机制研究 149
8.5 企业科技创新团队合作申请专利超网络的结构测度与分析 161
8.6 本章小结 170

第4篇 超网络研究的进展和展望
第9章 超网络研究的新进展 172
9.1 复杂网络的最新研究 172
9.2 超网络的最新研究 176
9.3 本章小结 185
第10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186
10.1 研究结论 186
10.2 研究展望 187
参考文献 189

前言/序言

网络科学是21世纪新兴的典型交叉学科。超网络是一般网络的一类自然推广。在现实世界中,很多复杂的系统都可以用超网络描述。超网络分为基于网络的超网络与基于超图的超网络。本书主要介绍基于超图的超网络。超图中的超边不同于普通图中的边,超边可以包含任意多个节点,表示节点之间复杂多变的三维或多维关系。超图能够更好地描述合作网络或竞争网络的信息。在现实生活中,基于超图的超网络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物理、计算机科学、社会、管理、经济、生物、生态和科技等领域。例如,在管理领域,超网络应用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知识共享、知识扩散、组织内的信息传播等方面。本书在作者从事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凝练而成,同时吸收了国内外学者的相关成果。本书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本书给出了衡量超网络拓扑结构的相关指标。具体包括节点的度、度分布、超度、超度分布、超边度、超边度分布、超边超度、超边超度分布、点强度、集聚系数、平均距离、子图中心度、介数等。基于加权超图的超网络的拓扑结构的衡量指标除了上面的部分指标,还包括一些特定的衡量指标,如超强度、超强度分布、超边强度等。
第二,本书构建了超网络的实际模型和一类演化模型。超网络的实际模型的描述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实际的复杂系统。超网络的实际模型可归纳为以下几个:社团划分模型、信息传播模型、矩阵制项目小组模型、校企合作申请专利模型、产学研合作申请专利模型、知识共享模型。另外,超网络的演化模型可以用来描述现实世界中大型复杂系统的演化规律,本书给出了一类超网络演化模型的构建方法,理论预测的超强度分布与模拟结果符合得较好,利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果。
第三,本书设计了超网络模型中的节点进入退出机制。本书首先介绍了复杂网络中的节点进入退出机制,包括两个部分:节点具有寿命的企业生产物流系统复杂网络模型和M-G-P型复杂网络中有寿命节点的进入退出机制。然后给出了超网络中的节点进入退出机制,并介绍了六种基于超图的超网络动态模型。这些动态模型在变化过程中,不仅有新节点和新边进入超网络,而且有旧节点和旧边退出超网络。超网络模型中的节点和超边进入退出机制的描述更符合实际情况。
第四,本书对超网络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这部分将超网络模型应用到了更宽广的领域,体现了超网络的实际应用价值。本书与现实问题相结合,利用所获得的数据,将超网络模型与管理学、科技创新相结合,绘制超网络拓扑结构图,并对超网络拓扑结构指标进行衡量与计算,从而进行定量分析。实证显示超网络模型中节点的度、超度、超强度累计概率均服从幂律分布,具有无标度特性,说明超网络模型中的节点具有异质性。本书提出的超网络研究方法能够创新性地发现某些基于普通图结构的复杂网络不能发现的规律,原因是超图表示方法更符合现实网络多属性、多元的复杂特性。因此,本书对超网络在现实中的应用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综上所述,本书的研究可以对现实复杂系统进行分析,了解现实世界中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帮助人们理解自然界、社会和管理中的很多合作网络和竞争网络的变化规律。本书的超网络拓扑结构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合作网络所具有的特点,也适用于实证分析其他合作网络。基于超图的超网络的研究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一个研究方向,且越来越受重视,逐渐成为复杂网络领域内极其重要且富有挑战性的前沿科研课题。超网络的研究将有助于人们理解“复杂系统之所以复杂”这一极其重要的问题。也就是说,超网络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其实际意义,而且为系统复杂性的探索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本书的编写工作得到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同仁的大力支持,同时得到了电子工业出版社给予的很大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因作者水平有限,书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望有关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