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本书以合作主义的概念,探讨了数字时代下的生产方式和生产组织的变迁。提出了互联网时代的合作主义的理论分析框架,并讨论了相关的法律政策和文化背景。是一本涉及法学、公共管理、经济学等学科的跨学科综合性著作。作者围绕互联网合作主义的讨论,旨在探寻一种不同于既有平台资本主义,同时又能更好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价值创造与共享的创新型、普惠型大众生产模式。这不仅是对过去二十年数字经济与社会演化过程的总结,同时也是面向未来更加智能多元世界发展愿景的展望。
互联网不仅通过信息技术的扩散提升了数字生产力,更促进了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的变革,进而逐渐推动经济发展模式从传统工业化走向新兴数字化。在这个过程中,一种较为明显的互联网“合作主义”实践和思潮再度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尽管人们尚未对这一术语达成共识,且不同国家因经济和社会基础的差异而表现出一定异质性,但这都不改变“互联网合作主义”作为数字生产方式变革核心特征和内在要求的重要性与必然性。本书将在理论上对互联网合作主义作出系统界定,并基于历史演化的梳理,从若干维度(技术、组织、规则、价值等)解构其实践呈现。
贾开,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富布莱特学者,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BRICS Competition Law & Policy Center兼职研究员,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芬兰经济研究中心访问学者。研究兴趣聚焦数字技术与公共政策的交叉领域,著有《走向数字未来:新技术革命与全球治理选择》。
胡凌,香港大学法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法、法律理论。发表中英文论文、评论多篇,出版专著《探寻网络法的政治经济起源》(2016)、《数字架构与法律:互联网的控制与生产机制》(2024)。
《合作的互联网》是兼具基础性与前瞻性的一部好书,也是一部直面数字社会基本事实,思考其中基本问题而不是按照学科逻辑来想象和建构问题并提出一厢情愿的“解决方案”的开拓性著作。当我读完这部书后,感到为本书写序是巨大的荣幸,不是“火前留名”的那种荣幸,而是在一座学术里程碑的基石上刻下姓名的那种荣幸。
---郑戈,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
在价值与风险并存的数字时代,数字技术会带来何种不同于历次技术革命的新变化,人类社会将迎来何种阶段的新发展?《合作的互联网》的关键启示是,我们习以为常的旧观点可能束缚了变革者对此问题的追索,“合作”作为另一条道路的新想法将开启更广阔的改革空间。面向未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融合将需要什么样的合作模式,同样值得探索。
---汪玉,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系主任、教授
对数字技术发展的深入讨论需将理想信念和现实条件高度缝合,这意味着在不放弃美好愿景的同时对不同“技术路线”得以实现的物质与政治条件进行冷静分析。本书出色地完成了这种缝合,并为我们打开了对另类传播生态的想象空间。
---王维佳,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如果你读书追求性价比,想用最短的时间对网络法的全貌和前沿有个框架性认识,并且想把传统法律和网络法的底层逻辑联结起来,那么贾开和胡凌两位老师合力完成的这本《合作的互联网》,不仅注定绕不过去,而且就应该是你的选择。
---桑本谦,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本书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作品,是当代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它展示了科技政治学、科技社会学、科技法学交叉领域的广阔空间,让我们将工业革命、福特主义、互联网、数字平台、人工智能等尽收眼底。它有宏大的理论抱负,与中外重要学者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对话。它把握国际学术演进,又尽显中国气派。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相信此书能让科技政治学受到更多的关注,激发更多的思考。
---黄琪轩,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教授